网站首页
科普园地

了解痛风 远离帝王病

时间:2019-09-17点击:
9月1日是“世界抗痛风日”,这几年身边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年纪轻轻也痛风了。对于痛风,大家知道如何应对吗?得了痛风,除了补肾、排尿酸、调节嘌呤代谢、遵医嘱服用药物等措施外,生活方式上的调理也非常重要。

痛风是因关节内结晶沉积而导致关节剧痛和发炎的一种疾病。这些结晶的生成是由于血中尿酸浓度异常增高所致。尿酸来自于体内细胞的正常分解并经肾脏排泄。如果肾功能不良或者机体产生的尿酸过多,血液中的高浓度尿酸就会引起关节内的结晶沉积。痛风最常侵犯大拇趾根部的关节,但也常见于脚的其它部位、膝、腕、手指和肘。

误区一: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风   一般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约有10%会发生痛风。此外也有个别痛风患者验尿酸的结果并不高。高尿酸血症只要注意饮食或找出原因予以矫正,尿酸值可能会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
误区二:限制高嘌呤就防痛风   单纯控制饮食是不够的,减轻体重、治疗并发疾病、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尤为重要。另外,很多患者注意了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但忽视了对甜食摄入量的控制,使体重失控,痛风发作在所难免。
误区三:只有中年男性得痛风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不注意饮食,也患上了痛风。女性由于雌性激素能够促进尿酸排泄,患上痛风的几率比男性要低很多。但更年期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对于痛风也不能麻痹大意。
误区四:迅速把尿酸降至正常   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下来,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这种情况也叫做转移性关节炎。因此在治疗初期一般使用小剂量的降尿酸药物,逐渐增加到足量。
误区五:发作期使用抗生素   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看到患处红肿热痛明显,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治疗痛风;实际上,抗生素对尿酸的代谢是不起作用的。
误区六:饥饿也能抗痛风   有患者认为,既然痛风通常是由于摄入含高嘌呤的食物所诱发的,那么,少吃东西,就能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其实人在饥饿状态下,有机酸的产生增多,而使尿酸排泄减少,反而使尿酸水平升高。
误区七:排酸肉不升高尿酸   由于排酸肉只是肉中的乳酸含量减少,并未影响肉中的蛋白质及核酸,所以食用排酸肉同样可以引起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
误区八:痛风发作尿酸一定高   约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九:没症状时不用治疗    患痛风的人较血尿酸正常者易产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所以痛风需要长时间规范用药,否则很容易发展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
误区十:痛风患者不能吃肉    很多痛风患者都以为,只要掌握饮食,不吃肉,多吃青菜,痛风就不发作。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只会给身体留下更大的隐患,更会加重痛风的病情。

这些高危人群,千万要注意

性别因素:痛风更常见于男性,通常在中年发病;女性患者常在绝经后发病。遗传与肥胖:有痛风家族史的人以及肥胖者患痛风的可能性更大。疾病因素:有些疾病可增加痛风的危险性,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药物诱发:服用某些药物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如维生素B12、胰岛素、青霉素、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抗痨药、环孢菌素A等。手术与创伤:手术及较轻的关节损伤、外伤、烧伤等也可能引起痛风发作。饮食习惯: 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会增加痛风的危险性。

1.止痛
在痛风发作时,治疗目的是控制发作,所以以止痛为主。可采取的措施有让受累关节停止活动、局部冷敷和服用医生建议的抗痛风药。最快在24小时内可以控制痛风发作,最迟一般来说不超过2周。但有广泛痛风石者治疗难度较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强的松等药。
2.降血尿酸
痛风发作(指关节炎急性发作)停止后,即称为痛风发作的间隙期。治疗目的是降血尿酸,可选用别嘌呤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药。
3.控制饮食
应当坚持低嘌呤饮食,要适当控制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肝、肾、脑、肠;某些鱼类如沙丁鱼和虾、蟹等;过多的肉类(特别是牛、羊肉);过多的豆类(豆腐、豆奶和豆浆除外)、香菇。
4.多饮水
多饮水的目的是增加尿量,此外,还可喝苏打水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不过要注意苏打水的临床适应症以及适量使用。
5.限制饮酒
包括啤酒和葡萄酒等,都要限制。
6.减肥
减肥也有助尿酸浓度恢复正常。
7.治疗合并症
如有肾损害、尿路结石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也应给予相应治疗。

上一篇:地中海饮食知多少

下一篇:霜降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春捂秋冻”